北京“东南飞”再次提速。近日,朝阳区政府宣布,将在东南四环一直到京津二通道附近兴建 “环渤海总部商务区”,规划用地面积15.6平方公里。据称,该商务区建成后有望成为北京中心城的东南门户形象区。
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北京的空间发展一直延续了 “北重南轻”的格局。但2009年开始,CBD东扩、南城计划、通州国际新城等规划相继出台,北京城市空间布局开始呈现出 “东南飞”的景象。
北京空间格局的这一变化,再加上“两轴两带多中心”、发展卫星城的总体规划,给紧邻北京东南的河北廊坊市三河燕郊、大厂、香河和固安等地带来了“融京”的机会。这些环北京的卫星城也开始了自己的“融京”之旅。
东扩!东扩!
2010年2月,北京市的地方两会上,建设世界级城市瞬间成为热谈。发展世界城市意味着此前摊大饼似的北京发展方向难以为继,而卫星城将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北京向何方拓展?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卞洪登一直是首都东扩的主张者,“对于北京来说,东扩后将逐步进入环渤海经济圈,最终形成大北京的格局。”
在卞洪登看来,CBD东扩只是首都东扩的前奏,随着首都东扩新格局的形成,环渤海经济圈会在北京朝阳、通州、顺义、平谷,河北三河、香河、大厂、遵化,天津宝坻、蓟县等23个区、县、县级市的城市化建设推动下,继续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不难发现,建设世界城市,北京空间再次拓宽,也让北京的东扩步伐加大。先是CBD东扩计划,接着是通州国际新城规划的通过,再就是环渤海总部商务区规划的招标。这些东扩规划,让河北的燕郊、大厂、香河等地与北京的距离越发地拉近。
这种东扩对产业调整,包括房地产开发、消费服务市场、区域合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把未来北京产业发展的态势总结概括为14个字:高端化、链式发展、中心转移、郊区化。
北京市的产业转型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探索,北京新城市规划的出台和奥运会的举办让产业转型取得了实质的进展,使北京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变化。北京的高端化对周边地区有很重要的影响,从而带动一系列的产业向北京的远郊、周边地区加快扩散。
目前北京市产业外延主要是三个方向,第一个是向东,向通州、顺义、燕郊、大厂等地扩展。第二个向东南方向,沿着京津塘发展,从亦庄到廊坊到塘沽。第三个方向是沿着京开、京石高速公路向大兴方向,向南延伸。
不管是CBD的东扩、通州国际新城的规划,还是环渤海总部商务区规划,北京东扩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空间发展的受限。而根据北京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第三产业将成为其主要产业方向,工业企业的外迁成为必然和趋势。
而北京的东扩也将加速北京企业外迁的进程,这为大厂等地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由此,在与北京一河之隔、一桥相连的大厂潮白河工业区提前主动对接,开始建起包括新能源环保、现代装备制造、数字传媒及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基地的 “大厂北京产业园”,并在京设立招商中心,积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服务业、房地产、消费市场等等,这些都将组成大厂等河北县市融入大北京的基础。
大厂!大厂!
河北县市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历经过几次热潮。几年前首钢的搬迁,算是第一波真正的热潮。而在2008年底开始的金融危机之后,更多的在京企业需要转移到河北等地,这将是第二波热潮。首钢集团与河北大厂共同打造京津冀最知名的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也切实引爆了大厂承接产业转移的浪潮。
通州国际新城规划中,通州被定位为北京的另一个CBD,其产业规划也主要以高端服务业为主,这意味着在通州的一些工业企业也面临着外迁的趋势。而与通州一河之隔的大厂自然成为外迁的首选目的地。大厂县县委书记孙宝水表示,很多落户大厂的企业就是总部在北京,工厂在大厂。
大厂潮白河工业区——这个定位为“CBD的工业区”的园区,近年来明显感觉到了北京东扩的利好效应。“北京东部整个大搬迁,给我们招商带来了很多机会,招商数量比前两年加起来的还多。”工业区负责招商的朱洪业说。
事实证明,在对接北京的发展战略中,大厂潮白河工业区在拉动当地经济增长,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构建世界城市“战略伙伴”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京东发展的桥头堡,并逐渐成长为大北京不可替代的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坐标。
据了解,现在每个月来园区考察的企业有100多家,而往年每个月只有五六十家左右。目前已经签约的上百家企业中办公在CBD,生产在大厂的企业大概占30%左右。城市的东扩让CBD和周边地区更呈现出一种相向共进的双赢关系。
这是一个典型的企业案例。北京和平铝业在2008年的时候想扩大规模,开始考虑选择新的生产基地。实际上,和平铝业有多处可以选择的区域。经过多方平衡,和平铝业把产业布局放在极具发展潜力的北京东部地区,最终“落子”大厂。而这一选择就是看中了北京东扩的趋势对于大厂的辐射作用。
和平铝业不只是个案,自2007年大厂明确表示加快潮白河工业区开发建设以来,经过短短3年多的发展历程,已经吸引了包括德国菲斯曼、伊朗富邦德、瑞士森德暖通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初步完成了对 “生产在大厂,办公在CBD”发展定位的搭建。
其中,以德国菲斯曼为代表的新能源环保产业、以宇信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以和平铝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和以提高园区服务为目的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也正在形成。
CBD管委会主任吴桂英就曾说,CBD东扩其实就是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的过程。可以预测的是,北京亦庄开发区、通州和与通州一河之隔的大厂无疑成为这些公司的首选,从而形成“办公在CBD,生产在京郊”的发展现象和趋势。
融城!融城!
尽管北京的卫星城规划早已有之,但却一向发展缓慢。比较成功的卫星城也就北京东边的通州、河北三河的燕郊以及北边的天通苑和回龙观。不过,这几个卫星城的成功是建立在房地产的开发和炒作之上,并非一种健康意义的卫星城,因而成为“睡城”。
比如在CBD东扩政策出台之前,三河市的燕郊镇就主动或被动地融入北京。便宜的燕郊房价吸引了多达10万的北京人东移置业,从而带动了当地的休闲服务业。已建成的迎宾路北延工程与北京京平高速路对接,从燕郊到达首都机场的时间只需15分钟。
北京正东的大厂也一样与北京积极对接,北京的930和938路公交车已经开进大厂。福喜路、蒋谭路、大福路建成通车,每一条道路都与北京相连;对“友谊桥”的改造和拓宽完成,第二座桥也正在兴建。
不过,这些基础设施的对接或者说房地产的对接,只是这些卫星城融入大北京的第一步。缺少产业支撑的卫星城能够对接北京,是难以真正融入北京的。在北京东扩和通州国际新城规划出台之后,大厂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
比如,潮白新城规划了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区、城市核心区、滨河综合产业区四大功能区。其城市核心区将形成以都市服务基地、创意文化基地、智慧科技基地、生态养生福地为一体的“一城四基地”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另外,在瞄准生态对接方面,大厂潮白河工业区的发展前景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园区,而是一个宜创业、宜生产、宜生活的现代生态社区。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注入文化的元素,使大厂成为一座集现代田园、科技发展、浓郁文化色彩于一身的城市。
这意味着,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已不只是单纯地承接工业项目,而是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并在承接的过程中同时建设生态的 “开发区城市”,这正是大厂,也是环北京卫星城镇融入大北京的重要路径。
卫星城大厂必须成为北京的大厂。当然,这种融入应该是相互的,只有利益相互,“融入”才能变得“融洽”。大厂县县委书记孙宝水就曾指出,“希望北京能更多关注周边的资源,共同做一些事情,而不仅仅是单方面的靠近。”